首頁 - 科研動态 - 正文

心血管研究所王麗君副教授在Research發表綜述論文

創建時間:  2023/02/24  韋嘉勵   浏覽次數:   

近日,上海大學心血管研究所王麗君副教授發表環狀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進展和治療應用的綜述論文。論文以“Circular RNA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gulation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Research(https://doi.org/10.34133/research.0038)上(中科院期刊分區大類綜合1區TOP期刊,雜志影響因子:11.036)。上海大學肖俊傑教授和荷蘭烏特勒茲大學Joost P. G. Sluijter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上海大學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

環狀RNA是一類不具有5’-帽子和3’-poly(A)的環形産物。環狀RNA最初被認為是RNA錯誤剪接的副産物,直到近年來,随着高通量測序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環狀RNA被鑒定出來。與線性RNA相比,環狀RNA更穩定,能抵抗RNA外切酶的降解。在真核細胞中,環狀RNA大量表達,具有高度的進化保守性、組織特異性和多種類型的生物學功能。環狀RNA的異常表達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研究環狀RNA對于深入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探尋潛在的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給患者家庭和醫療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盡管大量的基礎醫學和臨床研究緻力于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但是臨床有效的幹預靶點和治療策略仍然相對不足。随着對于RNA的研究不斷深入,基于RNA的治療策略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環狀RNA獨特的結構和特性使其成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候選物,并且在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各種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基礎理論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新型治療診斷策略發展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涉及諸多步驟(圖1)。該綜述以心血管系統研究為視角,簡介了環狀RNA生物生成與調控,重點歸納和總結了環狀RNA的鑒定、驗證、功能研究、人工合成制備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總結了環狀RNA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和診斷中相關的技術、方法和數據庫的最新研究進展。重點關注并讨論了環狀RNA體外合成制備以及工程化環狀RNA的設計與遞送的常用策略、應用前景和所面臨的挑戰,并對其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乃至新型疫苗的研發進行了前景展望。環狀RNA由于其獨特的環形特性,與傳統RNA療法相比,在創新治療、創新藥物、疫苗研發等領域都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能。随着對環狀RNA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機制理解的不斷深入,環狀RNA介導的RNA治療可能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哈佛大學的研究者也參與了該研究。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曙光計劃”等項目的大力資助和支持。

. 心血管研究中環狀RNA研究的一般流程

上一條:心血管研究所青年教師李進副教授在Advanced Science雜志發表研究論文

下一條:心血管研究所貝毅桦副教授發表改良小動物心髒再生模型的研究成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