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源于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王應睐、沈昭文、曹天欽、鄒承魯、鈕經義、陳騊聲等老一輩著名科學家創建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1994年新上海大學成立後改名為上海大學生物工程系,1995年經重組成立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長楊雄裡院士兼職擔任院長。經過幾代人數十載砥砺奮進,學院逐漸建設成為一流生命科學與醫學精英人才的培養基地。
學院堅持“引培并舉”,着力加強學術隊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現有教職工10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4人,副高級職稱40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人,國家“長江學者”、“傑青”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人,省部級高層次人才34人,已初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發展潛力巨大的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2個省部級研究平台: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種及應用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器官修複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實驗室:器官修複生物材料與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上海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實驗室:心血管疾病細胞治療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以及5個上海大學研究中心(所):上海大學分子識别與生物傳感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心血管研究所、上海大學植物研究中心、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和上海大學生物檢測與治療研究中心。
學院設有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制藥和生物醫學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工程專業入選2021年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基因工程原理》入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生命智能》、《植物與人類文明》、《生物化學》和《生化儀器分析及技術》入選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擁有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食品科學、生物化工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生物與醫藥一級學科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以培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卓越創新生命科學人才為指導思想,着力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育人體系,注重學生發展,關注學生成長。
學院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要,根據上海大學“五五戰略”發展思路,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加強生物醫藥領域大平台與大團隊建設,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提升服務國家和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重點建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健康醫學工程和醫學診療技術與器械三個學科方向。聚焦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逐步建設特色鮮明、國内一流的生物醫藥高地,緻力于成為區域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的重要功能區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使命:
面向國家需求、科技前沿,培養卓越創新生命科學人才。
願景:
建成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研究型生命學院。
人才培養目标: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卓越創新生命科學人才。
版權所有 © 上海大學 滬ICP備09014157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号 郵編:200444 電話查詢
技術支持:上海大學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