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進一步加強本市的基礎研究工作,提升上海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和國際學術地位,圍繞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創新行動計劃"的要求和重點任務,針對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化學等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開展以應用為導向的創新研究,特發布本指南。
一、研究專題和期限
專題一、 CO2綜合利用的若幹關鍵科學問題研究
(一)研究目标與内容:
氣候變暖已經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圍繞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結合上海在金屬有機框架、稀土催化、有機催化、電化學、張力環分子及高活性聯烯化學等方面的工作基礎,開展CO2綜合利用的基礎研究,以期實現CO2在溫和條件下的富集和選擇性活化的突破,開拓CO2減排及利用新途徑。
重點支持二個方面的研究:
1.CO2的富集和原位轉化:重點支持設計合成多齒橋聯有機配體與過渡(稀土)金屬離子和簇合物的組裝,探索新型MOF結構材料對CO2的高選擇性吸附作用,以期獲得存儲容量大、吸附和釋放速度快、實用性強的新型CO2存儲材料;以及在溫和條件下高效高選擇性将吸附的CO2分子原位轉化成基本有機化工原料或複合高分子材料的新方法。
2.溫和條件下CO2的活化與選擇性化學固定:重點支持替代劇毒光氣合成高附加值的精細有機化學品的研究,探索通過簡單芳烴、烯烴的C-H鍵活化與CO2的反應轉化成羧酸衍生物的新型催化劑體系;過渡金屬或有機小分子催化劑催化的CO2參與的多組分和串聯反應設計,以期提高轉化率并實現對反應立體、區域和化學選擇性的有效調控。
(二)研究期限:
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專題二、複雜材料中的量子相變物理及應用基礎研究
(一)研究目标與内容:
圍繞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量子調控專項,系統地開展對複雜材料體系中的量子相變現象的研究,包括對其新奇物性、電子結構與微觀機理和調控應用開展研究,以期總結量子相變的普遍規律,破解凝聚态物理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為量子相變在電子器件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儲備。
重點支持三個方面的研究:
1.超導和超流相關的量子相變。重點支持研究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和新型鐵基超導體中的量子相變,探索超導相變、金屬-絕緣體相變的機制等;對超流中的新型量子相變進行研究,尋找新的量子态。
2.電荷/自旋耦合體系的量子相變。重點支持研究電荷密度波的形成機理,揭示電荷有序、自旋有序與超導電性相互競争和共存的機制,以及電荷、自旋等自由度在鐵電、多鐵等效應中的作用。
3.基于量子相變的新型原型器件的設計和制備。重點支持通過多層異質薄膜的構造,揭示改變量子相變體系的周邊組分、結構和電子态來調控相變的行為機理,從而實現量子态的操縱。
(二)研究期限:
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專題三、左手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
(一)研究目标與内容:
圍繞新型電磁波調控材料和器件,開展基于亞波長人工金屬微結構的左手材料在電磁波發射、傳輸和探測的新機理和新效應等關鍵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探索左手材料的奇異調控作用,為其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儲備,以期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左手材料和電調波束掃描天線等方面的應用器件。
重點支持三個方面的研究:
1.亞波長人工金屬微結構中電磁波輸運新效應的研究。重點支持亞波長人工金屬微結構對光發射、傳輸和吸收探測的調控機理研究,揭示與特殊微結構相對應的新現象和效應,發展外場對體系電磁性能的調控和亞波長金屬微結構的測試方法。
2.左手材料和亞波長人工金屬微結構的建模與仿真。重點支持特殊頻段左手材料和其它亞波長金屬微結構的色散特征研究,以期建立符合物理限制并與真實材料相像的色散模型及在強色散體系中靜态和動态的電磁模拟仿真系統。
3.左手材料及其複合結構的應用研究。重點支持左手材料及其複合結構的結構參數和色散選取對群速度和延遲等電磁行為的調控研究,以期獲得非均勻左手材料在平面高方向性天線、空間飛行器天線罩及電調波束掃描天線中的應用。
(二)研究期限:
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專題四、 高溫合金單晶葉片材料及其成型技術基礎
(一)研究目标與内容:
圍繞大型民用飛機發動機關鍵材料---高溫合金單晶葉片材料,從制約高溫合金單晶葉片材料性能及其成型技術中的瓶頸問題入手,開展合金強韌化原理、定向凝固過程控制以及成型模殼與型芯的熱穩定性等方面的系統研究,以期解決大型民用飛機發動機高溫合金單晶葉片材料高溫性能不足、成型尺寸超差、晶向偏差、組織發散和成分偏析等難題,形成自主知識産權,為大尺寸高溫合金單晶葉片材料研發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儲備,推動國家大飛機重大專項的實施。
重點支持三個方面的研究:
1.高溫合金成分設計及其強韌化原理。重點支持高溫合金成分與強韌化規律以及力學性能評估研究,揭示雜質、微量合金元素以及熱加工工藝對高溫合金組織與性能的作用規律。
2.單晶葉片凝固過程控制的理論與工藝。重點支持單晶晶體生長取向控制,揭示單晶和定向凝固微觀組織細化與成分均勻化的規律。為單晶和定向凝固缺陷控制,超長葉片的單晶生長和定向凝固提供理論依據。
3.成型模殼與型芯的成分與熱穩定性。重點支持用于航空發動機單晶葉片成型的高性能陶瓷型芯與型殼材料組分與熱穩定性及制造工藝研究,揭示陶瓷型芯和型殼對高溫合金單晶葉片生長過程的影響規律,為制備近淨尺寸高溫合金單晶葉片奠定理論基礎。
(二)研究期限:
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專題五、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的應用基礎研究
(一)研究目标與内容
針對當前國際iPS細胞研究領域的進展與存在的關鍵科學問題,本項目以獲得再生醫學所适用的理想細胞為目标,旨在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iPS細胞技術體系和探索建立iPS細胞的新途徑;揭示轉錄因子誘導iPS細胞形成的分子機制;比較不同iPS細胞的異同;開展對iPS細胞的定向誘導分化及其在疾病模型中的應用,并評價有效性和安全性,從而為iPS細胞的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重點支持下列三個方面的研究:
1、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iPS細胞技術體系和尋找建立iPS細胞的新途徑,如改進基因轉導方式、誘導不同類型細胞、發現新調控因子等。
2、開展重要轉錄因子誘導iPS細胞形成的表觀遺傳學改變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3、開展iPS細胞的定向誘導分化研究,重點比較胚胎幹細胞來源和iPS細胞來源的分化細胞在同一動物模型移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研究期限
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專題六、中國人肥胖發生發展及早期預警的基礎研究
(一)研究目标與内容:
針對近年來上海肥胖發病率不斷上升趨勢,肥胖已成為嚴重影響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本項目以研究肥胖發病機制、早期預警和個體化治療為目标,旨在揭示脂肪組織與細胞病理生理變化在肥胖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建立能早期預警肥胖發生發展的遺傳和血清标記物,建立腹型肥胖和組織脂肪沉積的量化診斷方法。闡明遺傳因素、臨床類型等與肥胖治療效果的關系,從而為肥胖治療新靶點的發現和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方法。
重點支持下列三個方面的研究:
1、開展肥胖發病機制研究,研究脂肪細胞數量和體積與肥胖轉歸的關系,研究脂肪組織缺氧、血管新生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的關系,為發現新的肥胖治療靶點提供理論依據。
2、開展肥胖早期預警研究,探索中國人肥胖病相關基因,明确早期預警肥胖發生發展的遺傳和血清标記物;通過肥胖表觀遺傳學研究闡明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機制;建立腹型肥胖和肝髒脂肪沉積的量化診斷方法。
3、開展肥胖個體化治療研究:研究不同遺傳背景和臨床類型的肥胖患者在治療效果上的差異,為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二)研究期限:
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務。
二、申請方式
1、本指南公開發布。凡符合課題制要求、有意承擔研究任務的在上海注冊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從"上海科技"網站(http://www.stcsm.gov.cn)上進入"在線受理科研計劃項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載相關表格《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可行性方案(2008版)》,按照要求認真填寫。多家單位聯合申請的課題,應在申請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擔的工作和職責,并附上合作協議或合同。所有附件要求上傳到網上。
2、申報單位有較強的科研力量或有較強的研究依托單位,鼓勵以産學研聯合方式、國内聯合方式和國内外聯合方式申請,申報單位必須具有實施項目必需的研究開發設施及自有資金。
3、課題責任人年齡不限。鼓勵通過課題培養優秀的中青年學術骨幹。作為課題責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員,不得同期參與承擔的863、973、國家科技攻關和上海市重大、重點科研項目數超過三項。
4、本本專題課題的申請起始時間為2008年5月6日,截止日期為2008年5月29日。課題申報時需提交書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過"上海科技"網站遞交電子文本一份,書面可行性方案受理時間為2008年5月26日至6月2日,每個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書面文件請采用A4紙雙面印和普通紙質材料作為封面;不采用膠圈、文件夾等帶有突出棱邊的裝訂方式。項課題
5、已申報今年市科委其它類别項目者應主動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複申報不予受理。
6、網上填報備注:
1)登陸"上海科技"網(http//www.stcsm.gov.cn),進入網上辦事專欄;
2)點擊《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可行性方案》受理并進入申報界面:
[初次填寫]轉入申報指南界面,點擊"專題名稱"中相應的指南專題後開始申報項目(需要設置"課題名稱"、"依托單位"、"登陸密碼");
3)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三、聯系方式
課題課題可行性方案材料送(寄)達地址:南昌路47号1111室(郵編200020,上海市基礎研究項目管理中心。性
聯系人:何曉君、過浩敏、蒯本君、王滌松項
聯系電話:63875151-665,23112526,23112523,23112530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二○○八年五月六日 |
上一條:學術報告預告
下一條:“2008上海蛋白質藥物研發與下遊技術研讨會”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