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月11日下午13點30分,我院吉永華教授受邀在700會議室為廣大師生帶來一場主題為"科技創新的态勢與底蘊"的特邀報告。作為本次報告的主持人——翁新楚教授與60多位師生共同聆聽了這場别開生面的報告。
翁教授首先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吉永華教授的履曆和豐富的科研成果。吉永華教授197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2004年到上海大學任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5年,主要從事生物膜離子通道及其相關調制劑/配體的藥理與毒理學研究。
"What is the right direction for our future way?"報告在吉教授一句流利的英文下拉開帷幕。從"厲害了我的國"到中美貿易戰,從長春長生問題疫苗到華為事件……吉教授帶着我們一起回顧了注定不平凡的2018年。從"阿波羅計劃"到美國主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從"人類蛋白組計劃"到"精準醫療",生命科學将是世界科技史上的新一輪浪潮态勢。
面對人類科技創新長期複雜且艱巨的挑戰,吉永華教授為我們講述了科學領域那些鮮為人知的成功故事。例如:拒絕系主任和校長等大小官的誘惑,甘于寂寞一心撲在科研上,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的桑格,解析了牛胰島素肽鍊氨基酸序列并且研發出"sanger"測序法,為後來解析人類基因序列提供了技術支持;照亮生命科學研究的大師--下村修,為研究水母發光蛋白花費十幾年時間在華盛頓水域收集85萬隻水母,闡述了科學家矢志不渝的精神;以國家榮譽、社會利益至上的科學家屠呦呦找到治療瘧疾的特效藥—青蒿素等等。在科學探索的曆史畫卷中,他們譜寫了一曲曲奉獻科技的壯麗凱歌,引領世界科技發展,也構成了研究型大學的主旋律和靈魂。
吉永華教授告誡我們,做科學首先要有敬畏之心,在科學路上走得最遠的人,促使他們前進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對探索自然的興趣,是推動民族發展的使命。
最後,吉教授以毛主席重要講話為背景告訴我們,科學發展道阻且長,我們要始終牢記黨和國家的辛勤培育,把握時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上一條: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傑教授課題組在BMC Medicine雜志發表研究論文
下一條:生命學院順利舉行本科生參觀專業對口藥企藥明康德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