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報告 - 正文

【學術報告】表觀遺傳調控的全新探索與應用:從全癌标志物到NamiRNA

創建時間:  2023/11/27  王天慧   浏覽次數:   

時間:2023年11月29日(周三)下午13:00

地點:校本部C109

報告人簡介:

于文強博士,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高級PI,複旦大學特聘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 計劃”首席科學家。2001 年獲第四軍醫大學博士學位,2001~2007 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做博士後,2007 年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faculty 和副研究員(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在國外期間主要從事基因的表達調控和非編碼RNA與DNA 甲基化相互關系研究。回國後,專注于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檢測在臨床重要疾病發生中的作用以及核内miRNA 激活功能研究。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産權高分辨率全基因組DNA 甲基化檢測方法GPS(guide positioning sequencing)和分析軟件,已獲國内和國際授權專利,GPS 可實現甲基化精準檢測和胞嘧啶高覆蓋率(96%),解決了WGBS 甲基化檢測懸而未決的技術難題,提出了DNA 甲基化調控基因表達新模式;發現腫瘤的共有标志物,命名為全癌标志物(Universal Cancer Only Marker, UCOM),在超過25種人體腫瘤種得到驗證并應用于腫瘤的早期診斷和複發監測,為腫瘤共有機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發現miRNA 在細胞核和胞漿中的作用機制截然不同,将這種細胞核内具有激活作用的miRNA 命名為NamiRNA(nuclear activating miRNA),并發現NamiRNA 能夠在局部和全基因組水平改變靶位點染色質狀态,發揮其獨特的轉錄激活作用,提出了NamiRNA-增強子-基因激活全新機制;發現RNA病毒包括新冠病毒等存在與人體基因組共有的序列,命名為人也序列(Human Identical Sequence,HIS),是病原微生物與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元件,也是其緻病的重要物質基礎,為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全新策略。已在Nature、Nature Genetics、JAMA 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 餘篇,獲得國内國際授權專利7項。

報告人 于文強 報告時間 2023年11月29日(周三)下午13:00
報告地點 校本部C109 邀請人 陳沁

上一條:【學術報告】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藥理學研究

下一條:【學術報告】Stem cell therap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from biology to industry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