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動态 - 正文

心血管研究所貝毅桦教授等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論文

創建時間:  2024/09/05  陸晨   浏覽次數:   

近日,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大學心血管研究所貝毅桦、肖俊傑教授與巴黎第五大學(又名巴黎西岱大學)Anh-Tuan Dinh-Xuan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題為“miR-30d Attenuates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via Targeting MTDH and PDE5A and Modulat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ildenafil”的研究成果(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7712)。該工作揭示了miR-30d在肺動脈高壓中具有抑制肺血管重構、改善肺血管壓力和右心肥厚的功能,同時發現miR-30d表達增高是臨床藥物西地那非發揮肺動脈高壓治療效果所必需。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梁緒春、周靜雯以及副教授王紅雲為共同第一作者。

肺動脈高壓是以肺動脈壓力增高、肺血管重構為主要特征的心肺疾病,嚴重者可緻右心衰竭。目前臨床主要以針對一氧化氮、前列環素、内皮素通路改善肺血管内皮功能為主,而調控肺血管平滑肌的治療靶點亟待研發。課題組先前研究發現miR-30d能夠抑制心室重構和心力衰竭,作為一個在循環血中豐富表達的微小RNA,miR-30d在肺循環中的功能并不明确。該研究首先在臨床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循環血液中發現,miR-30d表達水平顯著下降。通過構建野百合堿誘導肺動脈高壓模型及體外人肺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模型,結合miR-30d轉基因大鼠,發現miR-30d能夠在體内抑制肺動脈高壓及肺血管重構,改善右心室肥厚,且在體外抑制肺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遷移,并揭示了NRF-1可轉錄調控miR-30d,後者通過抑制MTDH和PDE5A發揮保護效應的分子機制。PDE5A是臨床治療肺動脈高壓藥物西地那非的直接作用靶點,該研究進一步發現miR-30d參與調控西地那非改善肺動脈高壓的效應。上述工作不僅為肺動脈高壓和肺血管重構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miR-30d,同時為抑制PDE5A提供了新的幹預途徑(圖)。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曙光計劃”等項目的大力資助和支持,并依托上海市工程中心、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上海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完成。

圖:miR-30d下調介導肺動脈高壓和肺血管重構,而過表達miR-30d是肺動脈高壓的有效治療途徑,miR-30d介導西地那非在肺動脈高壓中的治療效應。

上一條:心血管研究所李進副教授等在Advanced Science雜志發表研究論文

下一條:心血管研究所陳雪瑞/貝毅桦在ACS Nano發表研究論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