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魏濱教授團隊在本月最新一期《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最新影響因子24.884)上發表題為“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ediate neurotropic viral drainage fro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原創性研究論文。

傳統觀點認為,因為大腦具有血腦屏障的特殊結構,所以該結構限制了生物大分子、化學小分子以及各種免疫細胞在大腦和血液循環之間的穿梭交流,由此大腦被認為是免疫豁免的器官。但是,近期國際前沿研究結果已經證實小鼠和人類大腦的硬腦膜中存在淋巴管,硬腦膜淋巴管(MLV)能夠将腦脊液成分和免疫細胞從中樞神經系統 (CNS)傳入外周頸部淋巴結中,從而建立起CNS與外周免疫系統的直接聯系。此外,國際上相關研究也發現MLV影響多種CNS相關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和腦膠質瘤等的進程。但是,還不清楚入侵CNS的多種病原是否借助MLV系統在大腦和外周器官間傳播與擴散。此外,由于病毒感染CNS通常在顱内造成急性損傷并伴有彌漫性炎症過程,但是目前學術界還不清楚MLV在嗜神經病原感染引起的神經炎症和神經損傷中是否發揮了相關作用。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魏濱實驗室的該項研究綜合運用3D組織成像、組織透明化、雙光子熒光顯微鏡、量子點标記、光動力學等手段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大腦腦膜淋巴管(MLV)是多種嗜神經病毒顆粒突破大腦-外周屏障向外周淋巴結傳播的重要通道,并且發現病毒能夠感染組成MLV的淋巴管内皮細胞,進而破壞了MLV的引流功能。

該項研究也開創性地揭示了MLV在嗜神經病毒感染造成的CNS損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些研究成果也對多種急慢性神經損傷的新型靶向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大學為本文第一署名單位。上海大學魏濱實驗室博士生李小靜和博士後齊琳琳博士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大學魏濱教授和中科院分子細胞中心王紅豔研究員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還得到了華中農業大學曹勝波教授、趙淩教授、葉靜教授、英國帝國理工學院Daniel M.Altmann教授、北京大學楊競教授等領導的多個團隊,以及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動物中心和中心實驗室等平台的同心合作與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