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李勁松院士應邀為生命科學學院做主題報告

創建時間:  2024/06/07  楊倚天   浏覽次數:   

近日 ,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建院30周年系列報告暨生命科學論壇之大師講堂在寶山校區樂乎新樓學海廳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李勁松應邀做題為“ 類精子幹細胞介導半克隆技術的建立與應用”的主題報告。 生命科學學院教師代表 、全體畢業生黨員及各年級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

李勁松院士主要從事幹細胞與胚胎發育相關研究,他率領團隊建立了小鼠類精子幹細胞,提出并推動基因組标簽計劃(Genome tagging project, GTP),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2年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22年入選“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他在報告中分享了他所領導的團隊開展的關于類精子幹細胞介導半克隆技術的重要突破與應用,此項技術不僅在理論上有重要意義,還在實踐中應用廣泛,包括但不限于繁殖性克隆、優秀個體的克隆、寵物的克隆、改造家畜基因、瀕危物種的保護以及治療性克隆等領域。

報告中,李院士着重介紹了半克隆技術的應用之一,即複雜遺傳改造模型的構建。他指出,該技術可以高效地進行單倍體細胞遺傳改造,能夠在體外培養的細胞中完成複雜的遺傳改造,并且可以與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實現體内的應用。此外,李院士還提到了後基因組時代功能基因研究所面臨的挑戰,他指出,盡管蛋白質在體功能網絡研究成為趨勢,但功能基因研究進展緩慢,缺乏标準化在體研究體系。他強調了亟需構建新體系以應對這一挑戰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目前蛋白質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待解決的難題。

作為一名黨員科學家,李勁松院士不僅為在場的師生 講述了他在科研過程中的 想法與思路并為之努力實現的 曆程 ,也号召在座的同學們要向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學習,學習他們身上所具備的科研思維、創意以及熱愛科學的精神,要對夢想有堅持和執着,要樹立科技創新、科研報國的志向。

李院士的報告引發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和深入讨論,他的研究成果為生命科學領域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對于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條:我校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中再創佳績

下一條:上海器官修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舉辦2024年科技節科普活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