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應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肖俊傑教授邀請,Circulation雜志主編Joseph A. Hill教授來訪生命科學學院并作題為“Inflammatory Tale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的學術報告,學院40餘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Hill教授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心内科及分子生物學系教授,擔任心内科以及Harry S. Moss心髒中心主任。他擔任諸多著名雜志主編/編委及審稿人,包括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其課題組的研究重點為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中心髒結構、功能以及電生理重構的分子機制。 報告會上,Hill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緻死因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下降與科技的進步密切關系,但近年來由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抽煙等因素誘發的動脈粥樣硬化人數正逐漸增多,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面臨更大的挑戰。他介紹了自己課題組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進展,巨噬細胞對心肌梗死後的炎症反應和心肌修複過程至關重要,cGAS-STING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iNOS依賴的IRE1α-XBP1通路失調是誘導射血分數保留型心力衰竭中心肌細胞功能障礙的重要機制。 對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未來發展方向,他提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關口應前移至兒童;應建立四級預防機制,出台更多相關的社會和經濟政策進行支持;應關注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領域;開展醫工結合,研發可穿戴醫療監測設備等;推動IPS細胞技術在心血管領域的發展;開展PCSK9基因編輯療法以及異種器官移植等。 最後Hill教授還分享了學術生涯如何獲得成功的七條準則,他以“Failure is not falling down but refusing to get up. Pick yourself up, dust yourself off, and do it again”結束報告,勉勵大家不畏失敗,享受科研過程,讓在場的師生深受啟發和鼓舞。 本次報告會由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器官修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器官修複生物材料與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共同主辦,此次報告對提升我校心血管疾病研究水平,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上一條:我院與西澳大學碩士聯合培養項目正式簽約
下一條:2024年上海大學“申善”杯第八屆生物實驗技能競賽 暨微生物學實驗技能競賽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