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在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同學談"怎樣當一個科學家"
"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我想起了貝克漢姆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當我看着梅西輕松地過掉我,我就知道我該離開了。現在看到面前朝氣蓬勃的你們,我也有相同的感受。"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在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講座上這樣說。
7月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生物學家、生理學家楊雄裡來到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圍繞"怎樣當一個科學家",與上海2018"人類健康與食品安全"研究生暑期學校的學員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77歲的他從親身經曆講起,與學員們真誠地分享了自己55年科研歲月中的經驗與感受。
"時代在變,但科研中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
"如果讓我總結科研上有所成就的經驗,第一點就是執着。"在楊老看來,執着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質。他在講座中告訴學員們,要想使自己保持不斷進取、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不斷設立具體的小目标。
"比如說,我給自己設定的長遠目标就是成為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希望能夠跻身學部委員行列,與錢偉長、馮德培這些優秀的前輩為伍,而一個小目标就是在讀書期間争取拿到專業課滿分。"楊老結合自己的經曆向學員們講到,"隻要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追求目标的過程也使自己感到幸福。"他還告誡學子們要甘于寂寞、有坐"冷闆凳"的精神。社會氛圍浮躁,但做科研不能急功近利,要紮紮實實、循序漸進。"雖然時代在變,但科研中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
"科學是無止境的,任何時候都一定不忘創新"
在與學員們交流的過程中,楊老一直強調興趣和創新的重要性。他認為,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可以培養。上學時,楊老曾對理論物理學、數學都産生了興趣,甚至試圖用當時"僅有"的高中知識證明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180度。雖然現在看來這已成少年趣事,但他探索知識的興趣一直沒有減退,這種熱情也一直保持在他對神經科學、對視網膜的研究中。
興趣是投身科研工作的前提,而要想在科研之路上取得成績,就要不斷創新。"科學既尊重權威,又蔑視權威。"楊老鼓勵學生要不忘創新,他從哲學的視角告訴學生,"科學尊重已有的知識,但隻有‘蔑視權威’,才能做到大膽創新、不斷發展。"
"科學之樹常青,需要年輕人引領發展"
楊老認為,自己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老一輩的提攜,他始終記得馮德培先生和老師張香桐對自己的栽培。楊老回憶說,自己在《科學通報》雜志上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就是得到了張香桐老師的認可和推薦,而在之後的科研生涯中,自己也得到了衆多前輩的幫助和提攜。
"古人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除了在科研上繼續努力,我也在以各種方式提攜身邊的年輕同事。"楊老說,"科學之樹常青,在于一代又一代人投入科研之中,更需要年輕人引領發展。"
講座接近尾聲,楊老鼓勵學子們投身科研、追求夢想。說完,他便流利地背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那段話:"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 ,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