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北京大學唐朝樞教授訪問我校并作學術報告

創建時間:  2017/10/19  王天慧   浏覽次數:   

2017年10月11日,由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心髒再生與衰老實驗室主辦的"心"啟航系列講座第1講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生命科學學院702會議室順利召開。講座邀請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博士生導師唐朝樞教授題為"研究生如何進行科學實驗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心髒再生與衰老實驗室肖俊傑副教授主持。
唐教授以"研究生如何進行科學實驗研究"為題,結合科學故事針對科研思維的培養、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項目的選題、科研素養的訓練、文獻的閱讀管理、課題設計等方面傳授了自己的經驗心得。報告開始,唐教授就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要把握好生命中的兩個"拐點",一個是由高中生的角色轉變為大學生,另一個是從大學生的角色向研究生的轉變。唐教授認為選擇讀研,從事科學研究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決定,應當建立在自身的興趣基礎上,深入研究,努力譜寫和塑建自己輝煌的科研生涯。
緊接着,唐教授從研究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和創造能力"、"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和"研究生應盡快進入角色,開展科學研究"三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如何在研究生期間順利完成課題。他在報告中強調,科學研究必須創新才有價值,科研工作者要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因為科學研究不同于技術,無所謂"研究甚少,填補空缺",科研成果"隻有第一沒有第二"。同時唐教授還強調了複習文獻的重要性,他認為閱讀文獻是解決科學難題的重要途徑。此外唐教授還對一年級研究生提出了選擇課題"三定"的原則,即如何定研究"方向"、"領域"和"課題"。
時代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不斷的探索與思考,迫使人們思考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義務和權利。唐教授對目前學術界存在的不正常現象提出了批評。他通過具體事例強調,不要刻意追求陽性結果,也不要忽視陰性結果的科學價值,因為陰性結果往往起到指路标和警示牌的作用,甚至可以開拓新的領域。研究生應當正确對待和分析失敗的實驗,切忌随意取舍數據、誇大例數、甚至拼湊結果。最後,唐教授列舉了"學術不端十大行為",殷切希望在讀研究生同學們能堅守學術道德底線,培養正确的科研态度。
        唐朝樞教授的報告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幫助同學們在進行科學實驗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報告結束後,在座師生結合報告内容和自己遇到的問題與唐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提問,唐教授從不同的角度對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且詳細的解答。最後肖俊傑副教授對本次報告做了總結,并再次對唐教授的到來表示感謝。報告會在一片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上一條:生命科學學院師生黨員觀看“十九大”開幕會

下一條: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李靜雅研究員來訪我院并作學術報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