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交流過程中,學院黨委書記李紅同志首先代表學院向在場的老同志緻以了節日的問候,祝願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同時對各位老同志長期關心、幫助、支持學院的建設表示了由衷地感謝。随後,李紅同志介紹了學院文化建設的現狀,她從學院文化建設理念着手,圍繞 "從‘班子工程’向‘師生工程’拓展,從‘基礎建設"向‘内涵發展’拓展,把‘軟性要求’向‘自我約束’拓展,由‘重點突破’向‘協調發展’拓展"這四個拓展,介紹了學院逐漸形成的四個精神——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面向未來的超越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并從學院黨的建設、環境建設、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制度建設、核心價值觀建設等方面結合實例介紹了學院如何實踐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位一體的學院組織文化建設。最後,與各位老同志分享了凝練"誠信、尊重、開放、包容、大氣、奮發、有為、和諧"的生命文化和"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科學求實、追求卓越"的學院精神的過程。 在聽取了李紅同志的彙報後,校文明辦檢查組王淦槐吟詩一首對學院文化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接着原校黨委副書記楊慧如、毛杏雲,原上海大學工學院黨委書記桂榮安,原上海大學副校長徐得名,原上海大學生命學院副院長王福源,原生命學院教師沈啟華、雍克岚,離退休老幹部處陳民強和胡振榮等進行了發言,大家認為:"生命文化"已逐漸成為學院師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價值追求,不斷成為團結、凝聚、追求的精神力量,起到了"凝聚人、引導人、塑造人、培養人"的作用。學院黨委很好的把文化建設與黨的建設相結合,緊緊圍繞了學院黨委的黨建理念——"融入中心,服務發展"以及"學院工作的難點就是黨的工作的切入點",為"生命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而"生命文化"也進一步推進學院黨建和各項工作的内涵。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如楊慧如同志在發言中指出:文化建設在于營造環境,在"誠信"日益受到關注的現在,營造一個良好的小環境對于大環境的和諧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生命學院在生命文化建設中能夠進一步關注到這一點,并以"創造,喚起教師職業内在的尊嚴與歡樂;教師要肩負起克服人類無知與陋習的使命。"這句話與學院共勉。 這次我們把參觀新農村建設與研讨學院文化相結合,大家在輕松、歡樂的氣氛中度過了第二十三屆重陽節。 |
上一條:簡訊:新生在“中華頌”比賽中喜獲佳績
下一條:瑞金名師來授業 師兄師姐共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