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5月20日下午14時,由上海大學科技處主辦、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承辦的 "聽覺中腦的腦片研究"講座,在上海大學新校區樂乎新樓二樓報告廳開展。本次講座報告人為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心理系終身教授吳樹慧。生命科學學院科研院長吉永華教授主持了當日的講座。科技處副處長郝建,科技處老師,生命科學學院的部分教師及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吳樹慧教授為全美神經科學學會成員、全美耳鼻喉科學研究協會會員、國際腦研究組織會員。80年代初期,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與Dr.Oertel合作首創聽覺腦幹腦片細胞内電生理及形态學研究,發現耳蝸核内細胞形态類型及它們處理不同聽覺信号能力和生理特性之間的相關性,此結果及理論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論文多篇,并被引入Dr.E.R.Kandel(2000年度諾貝爾醫學及生理獎項得主)等人主編的具有權威性的神經科學教科書《神經科學原理(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中。90年代在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開創聽覺中樞腦片細胞的斑片鉗實驗室,指導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多名;研究聽覺神經中樞細胞的離子通道,突觸受體,細胞生理、藥理及形态學特征,以及它們在聽覺信息處理中所起的作用。其科研成果均發表在全美及國際神經和聽覺科學主流雜志上。此次吳教授着重為大家講述了聽覺中腦的腦片研究,側重于電生理方面的内容。曆時2個小時,吳教授的講座别有特色,以一種台上台下交流的方式為大家娓娓道來。問題讨論部分亦是熱烈異常,研究生們結合自己的研究背景和興趣點,向吳教授請教,多個問題被吳教授贊揚"是很好的問題,思考得很全面"。
吉永華教授在最後總結當天的報告時風趣的說:"膜是國門,通道是海關,我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參與貿易的過程。"并送了在坐所有學生兩句話,"任何一個層面的故事講圓,就是一個很好的科研成果";并針對目前分子生物學研究熱,"年輕人,别都往分子生物學跑,生命科學還有好多方面需要研究"。講座在又一次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生命科學學院
|
上一條:“膜通道及其特異性配體”學術報告舉行
下一條:人民愛戴的好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