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13日下午,由生命科學學院主辦的“上海大學生命醫學大師講壇”第五期講座在經管樓101隆重舉行。本次講座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婦産科學院榮譽院士、973首席科學家、教育部“生殖遺傳”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黃荷鳳院士主講,題為《Sciences need youth》,報告由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趙春華教授主持。
從“什麼是科學與科學研究”開篇,由DNA的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開啟了分子遺傳學新時代到不同領域的學科交叉,讓科學研究有了更多的觀察視角和思考維度。通過黃荷鳳院士的講述,我們深刻認識到基礎研究在推動着人類健康和醫學進步中是至關重要的。 自黃院士出任婦産科醫院院長以來,倡導臨床與基礎研究緊密結合,注重專職科研人員隊伍的培養,在生殖安全性及助孕體系優化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工作,有利地推動了生殖醫學和生殖遺傳方面的發展。2021年11月3日,黃荷鳳院士主持的項目“發育源性疾病和遺傳性出生缺陷的機制研究及臨床精準防控”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黃院士用一個個經典的案例為主線,展示了既基于理論又大膽創新的探究方法,也提示了生殖醫學和遺傳學對于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要性。“我們要做的是一個人,他不像基礎研究,我們要對細胞每一個基因都進行篩查,确保沒有問題。”“發一篇paper隻要一個月,創造一個人卻要一年。”黃院士的話語也正如她嚴謹負責的科學态度,讓聽衆對于科研和實驗有了更深的理解。 演講結束後,在場師生與王院士進行了熱烈的讨論。郭愛克院士說到:“我認識黃院士很多年了,但是這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聽黃院士報告,同學們比我幸運,也希望同學們可以更加努力,為生命科學賦予重要的意義。”黃院士執着于對生殖醫學的研究,執着于推進更新更快的檢測技術,執着于幫助數千萬家庭重獲新生。
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才是生命科學的最終意義。沒有科學家們對生命科學的執着研究,就沒有如今衆多可以挽救諸多家庭不能生育的科學技術。立足于新時代共同創造健康中國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莘莘學子,我們更應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研究出真正為國為民的科研成果,為創建“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不斷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頑強拼搏,為貢獻社會而打下紮實基礎! 文稿|沈逸哲、徐唯、李俊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