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生命科學學院魏濱教授聯合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豔研究員,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HIPK2 phosphorylates HDAC3 for NF-κB acetylation to ameliorate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sepsis”的研究論文。 該工作首先對兩組炎症水平高低不同的肝癌病人病竈部位芯片數據中的蛋白激酶和炎症相關基因進行聚類分析,發現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HIPK2的表達水平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在HIPK2敲除骨髓細胞過繼轉的小鼠上構建AOM(氧化偶氮甲烷)和DSS(葡聚糖硫酸鈉)聯合誘導的結直腸癌模型,發現HIPK2缺失可以促進小鼠血清中IL-6的分泌及小鼠結直腸癌的發生。細胞水平上,發現HIPK2缺失或過表達可以分别促進或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細胞産生促炎細胞因子。分子機制上,HIPK2與HDAC3相互作用,并對HDAC3的374位絲氨酸進行磷酸化,從而抑制HDAC3的去乙酰化 酶活性。酶活性受抑制的HDAC3不能對p65的第218位賴氨酸進行 去乙酰化,從而抑制了p50/p65複合物與靶基因的結合及促炎細胞因子的轉錄。綜上,這項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幹預細胞内HIPK2-HDAC3-p65信号軸可以抑制病原菌刺激的巨噬細胞産生炎症反應,從而能夠減緩慢性炎 症相關的結直腸癌的發展,或者降低敗血症的發生。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濱教授是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上海大學博士後張芳和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博士生齊琳琳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重大專項的資助。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濱教授近年來作為通訊或共通訊作者,在國際重要期刊包括Immunity,PNAS,Nature Microbiology,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等發表多篇研究論文。該實驗室在帶狀疱疹病毒性疫苗研制方面的成果最近也實現向企業的轉化。 |
上一條: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1年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下一條:思建黨不易,慶百年華誕 ——生命科學學院開展黨史沉浸式主題教育活動